為了提高洗滌效率,人們設法充分利用各類機械力。這類洗滌過程多數會伴隨著激烈的攪動(如帶壓噴淋等)時,大量泡沫的存在不僅影響清潔效率/果,很多時候還會使清洗過程無法進行。一個常見的例子是,當你用洗衣機(尤其是前裝式)洗滌布草時,如果充斥著大量的泡沫,去污力會明顯下降。原因是泡沫減弱了布草受到的水流的沖擊力及纖維間的摩擦力等機械力(的作用)。如果是在工業清洗過程中,大量泡沫的存在除了影響去污力外,勢必增加過水/漂洗的次數,還可能造成工作液的無謂流失(如以溢流等形式),增加成本。在帶壓噴淋作業時,泡沫還會引起泵的毀損。不難想象,在此類作業中人們往往會把低泡甚至于無泡作為洗滌劑的必要條件。
定義低泡表面活性劑是件困難的事。主要的原因是泡沫的產生和穩定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表面活性劑的種類,2、溫度、3、水硬度,4、體系中的共存成份---其他表面活性劑,5、酸堿性,等。換言之,脫離實際使用條件討論表面活性劑的泡沫行為是無意義的。舉例說明。脂肪酸鹽(肥皂的主要活性成份)即有多重性:在軟水中當屬高泡類;而在硬水中,則經常被用作消泡劑。對于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泡沫行為,溫度的影響更是至關重要。多數被廣泛采用的低泡表面活性劑均在此列。它們的共性是當溫度低于某個范圍(一般在其濁點以下),有明顯量的泡沫,泡沫消失速度不快。但當溫度超過某一值(一般在濁點之上)時,泡沫的數量明顯減少,穩定性發生了“質”的改變,在高溫下新生成的泡沫很快,甚至于在瞬間破滅。那些一邊產生,一邊瞬間破滅的情形,屬于實際無泡。不難看出,選擇低泡表面活性劑需要結合實際的使用條件。